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首页>专题活动>年度报告

来源: 类型:

《中国电子商务白皮书(2003年)》之一: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背景而产生的电子商务,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中国企业应用,显示出活力和潜力。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由于网络的应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便捷程度,使交易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有机融合。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组织生产和经营,带来效益。电子商务正在影响着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的组织形式,推动着社会流通方式的创新。

  推动电子商务应用是保持中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运用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阐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指明当前形势和任务,指导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

  一、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简要回顾

  (一)基础设施和技术逐步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电信业在薄弱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建设了遍布全国的光纤骨干网和城域网,实现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电信用户规模迅速扩大,服务水平迅速提高。中国电话普及率1990年只有1.11部/百人。2002年末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增加到4.2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3.7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总数2.14亿户,普及率17.5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总数2.06亿户,普及率16.2部/百人。与此同时,中国有线电视用户数量也迅速增长,1992年为2500万户,2002年超过了1亿户。

  1987~1994年,少数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少量或个案式地陆续接入、使用国际互联网。1995~1996年,中国先后启动建设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和中国公用金桥互联网(CHINAGBN)四大互联网工程。1995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向公众提供接入服务。1997年6月,以上四大计算机网络之间实现互联,形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初步基础。

  其后中国互联网一直保持着快速、持续发展的势头。1997年10月底,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62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4066个,WWW站点1500个,国际出口带宽为18.64Mbps。到2002年底,上网计算机数量增加到2083万台,上网用户5910万,CN下注册的域名17.9万个,网站数量达到了37.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为9380M。中国上网用户数量达到世界第二位。 宽带用户数量达到660万,占网民总数的11.2%。中国电子商务的网络技术基础初步形成。

  (二)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相互促进

  自1993~1994年开始,中国政府先后启动了“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等一批重大电子政务工程项目。1995~1996年,中国第一批互联网(Chinanet、ChinaGBN、Cernet、Cstnet)创建成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也相继成立,1996年2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首部互联网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随后,中国大陆第一家互联网应用服务商“中国黄页”推出,业务定位于外向型企业的贸易撮合服务,为国内外企业搭建了全新的贸易桥梁。1996年,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CIECC)成立,同年9月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成为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的第一个用户。中国银行开通了国内第一家网上银行。1997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余个海关的开通了EDI通关业务。1998年,纺织品配额招标系统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上投入运行,全国首次实现纺织品配额电子招标。1999年实现了全国加工贸易联网审批管理。

  1998年3月,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政府网站正式开通,提供外经贸政务信息、外经贸法律法规和国内外贸易的最新动向,为外贸企业开展贸易活动提供服务。1998年7月,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推动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站开通,引导中国企业从网上进入国际市场,被誉为“为永不落幕的交易会”。1999年4月在线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线广交会)正式启动,并且逐年发展。1999年10月,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建立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三)企业和行业开展应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的基础上,风险资本进入互联网产业,各类电子商务网站纷纷出现。主要门户网站开始推出电子商务业务。B2C 网站大量出现,开始在网上销售图书、软件、票务、旅游等商品和服务。一批B2B 网站开始为企业间电子商务提供交易平台。网上交易进入实际应用阶段。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对一些网络电子商务公司造成打击,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2001年以后,网络电子商务公司开始务实地探索赢利模式,并逐渐走出低谷。到2002年,许多电子商务网站经营状况逐步好转,一些门户网站电子商务也开始赢利。

  网上商业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突出发展,商业信息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在网上提供的各种信息中,提供产品信息的商业网站比例最高,为78.8%;其次是提供企业信息的网站,为68.7%;第三是提供商贸信息的网站,为49.5%。商业网站信息更新频率普遍高于政府网站和企业网站的信息更新频率。67.3%的商业网站更新周期为一个月及以下。

  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如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想集团公司、海尔集团、黑龙江斯达国际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B2B交易,形成了较大的电子化供应链,带动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把他们的业务搬上网,对国内的B2B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等传统大型外贸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有效拓展了业务,提高了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2002年12月,538家国家重点企业中,83%的企业已建立网站或设有主页,比2000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一些地区的中小企业也陆续成为电子商务的积极实践者。2000年,由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指导、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共同发起的“企业上网工程”,带动了一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据调查,2002年12月,1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开展电子商务,另有39%的企业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电子商务网站。

  行业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01年11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充分利用钢铁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广网上招标采购,逐步扩大应用范围,联合开拓钢铁行业网络新市场。山西省2002年度全部用煤订货在中国煤焦数字交易市场成功进行网上交易。在原国家粮食储备局的支持下,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现货网更名为中华粮网,完成了中国粮食行业B2B电子商务网站的基本框架的构建。全国101家证券公司、239家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营业部2623家基本上建立了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的主要手段。

  1998年中国第一家电子商务证书管理中心在上海成立。其后,中国电信认证中心、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成立,并开始向用户发放数字证书。北京、广东等省市也建立了地方的认证机构。

  各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网上金融业务,网上交易量迅速增加,业务种类和服务种类迅速增多,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各种电子支付手段。1996年至2000年,中国银行卡发行量年均增长率超过60%,银行卡交易额年均增长率达到76%,银行卡受理网点年均递增51%。 到2002年9月末,全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达到4.69亿张,其中“银联”标识卡6027万张。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2年1-9月银行卡交易总额为10.5万亿元,其中直接消费金额1495.7亿元,跨行交易量大幅增长,交易金额1192亿元。

  2000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的行业组织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成立。

  (四)政府积极推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1998年11月18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吉隆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正式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态度:“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其应用推广将给各成员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我们不仅要重视私营、工商部门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加强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

  为了加强对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1993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1996年以后,又先后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家(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邹家华副总理、朱镕基总理、温家宝总理先后担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

  2001年5月原外经贸部成立了国际电子商务司,负责推动外经贸领域电子商务应用。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推动的做法,积极提供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推出了中国贸易指南和中国投资指南子网站,及时提供丰富的经济贸易信息,成为国内外企业了解国际经贸信息的通畅窗口。全国进出口许可证联网申领与发证系统全面投入运行,企业可以在网上申领进出口许可证。商务部成立后,还积极推动与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开展了国际电子商务交流与合作,建立了多双边电子商务合作与交流机制,开展电子商务的国际交流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原国家经贸委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工作非常重视,并将电子商务工作作为一种先进的流通方式积极推广,推动企业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市场局在对部分中国企业互联网应用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中国企业互联网应用与电子商务白皮书(2000~2001年度)》。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积极推动电信改革和发展,启动了一系列重大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工程项目,为电子商务的启动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或对原有法规做出相应的补充和调整,这些法规涉及了电信、互联网、信息产业、金融、工商管理、合同管理、物流、知识产权保护、认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扶持了一批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支持了电子商务标准和技术研究,并取得一批研究成果。政府网上采购逐步推广,建立了采购网络,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各有关部门还在普及电子商务基本知识、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所有这些,对推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2003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2003年中国电子商务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

  (一)网络基础环境发展势头强劲继续完善

  中国电子商务的网络环境继续大幅度改善。到2003年底,中国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32亿户,比上年末增加1.12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 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63亿户,比上年增长22.8%。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69亿户,比上年增长30%。 中国电信业的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都已名列世界前茅。

  2003年末,中国上网计算机总数达到3089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48.3%。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7950万,仍居世界第二位,比上年增长了34.5%。www站点数为59.6万个,比上年增长了60.3%。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27,216M,比上年增加了190.1%。拨号上网仍然是主要的接入方式,使用拨号方式上网的用户数为4916万人。使用宽带方式上网的用户数达到了1,740万人,比上年增长163.6%。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2003年末,全国内地网站总数约595,550个。其中,企业网站所占的比例最大,占整个网站总体的70.9%,其次为商业网站,占8.2%。 全国在线数据库的总量为169,867个,比上年增长104.8%。其中,企业网站拥有的在线数据库数最多,占全部在线数据库的54.3%;其次是商业网站拥有的在线数据库,占全部在线数据库的14.1%。 网上商务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大大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开始起步

  网络支付环境进一步改善。2003年6月底,中国已有发卡金融机构91家,发卡总量超过5.69亿张;通过银行卡的交易总额达7.57万亿元。银行卡特约商户达到约20万户,各金融机构装备的自动柜员机总计5.3万台,销售点终端机31万台。全国受理银行卡的电子化业务网点发展到14万个。 初步建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跨银行、跨地区的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中国跨行支付系统运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随着银联卡的推行,移动支付也迅速在广东、浙江、湖南、江西、上海、天津等地推广,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些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电子支付日趋完善。如首都电子商城支付平台支持全国19家银行的60余种银行卡和4种国际信用卡在线支付,可以通过PC机、手机、电话等多种终端进行支付操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电子支付平台。

  物流配送基础条件逐步改善。物流信息化技术,诸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电子订货系统(EOS)等技术开始推广;制造业物流趋向一体化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已经在许多企业中得到重视。国内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如中国储运总公司、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外运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等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和网络交互式功能的探索实践。物流企业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增加,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比例由2001年调查的不足40%,提高到了2003年的接近60%。

  有关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标准初步形成。全国已建立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机构约60个。上海、北京、广东等众多省、市和银行、电信等行业都建立电子商务认证中心。

  电子签名立法正式进入国家立法程序。地方政府也加快了电子商务立法步伐。广东省的《广东省电子商务交易条例》进入实施阶段。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开始组织企业起草电子商务行业自律规范。

  电子商务标准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商务部启动了《电子商务应用标准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积极探索构架中国电子商务的标准体系。科技部、中国标准研究院、中国标准协会、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等也在积极探索。

  电子商务教育和培训发展较快。2003年,设有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了181所,网络学院达到68所,数百所高职高专类院校以及高等自学考试也设置了相应专业。教育部组织了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国家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考试全面推向社会。由此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国家有关部委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培训。商务部通过跨地区和跨国别的交流项目、各类培训班和研讨会,如电子口岸执法系统培训班、现代物流区域规划暨流通企业管理与发展研讨会等,提高了商务干部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素质。科技部多次举办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学习班。信息产业部加强了对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政府推动电子商务成效显著

  2003年4月,商务部组建后,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成立了信息化司,并与商业改革发展司共同推进我国电子商务工作,多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取得明显进展。

  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商务部建立了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包括中国贸易指南、中国投资指南、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指南等专题服务体系,向社会公众提供了66万多家国内企业的200万条产品信息;提供了涉及20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信息、国外政策信息和41万家国外企业的信息。多次开展了向基层、向西部地区送信息服务活动,包括赠阅公共信息服务导报、商情信息光盘、政策手册等。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国际合作与交流。商务部积极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东盟10+3等国际与地区组织中的电子商务相关工作,共同探讨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发展。在双边经贸联委会机制下与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设立了电子商务交流合作机制,在CEPA框架下发展同香港和澳门的电子商务合作。积极参加了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联合国贸发会等国际组织有关电子商务的立法活动。

  根据中俄两国总理会晤达成的成果,由中国商务部和俄国经贸部合作主办的中俄经贸合作网站进入实施阶段。网站已经开通试运行。这是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合作建立的第一个经贸合作网站,在利用信息技术为双边经贸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开辟了新途径,是一项重要创新。

  有电子商务特色的广交会从第93届广交会开始,不断加强。由商务部推动的广交会电子商务工作逐届发展,通过丰富信息内容,充实服务功能,为广交会的成交和宣传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广交会网站拥有超过 lG的图文声像信息,高峰期每日愈200万次的点击率和超过万人的访问次数。每届广交会为超过8000家参展商会员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并建立起近4万家国内供应商的数据库。企业和商品信息完备,分类达到23个大类,200多个小类,拥有超过30万家海外采购商名录。在线广交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访问量已在国际展会网站中名列前茅,跻身世界展会知名网站行列。

  各种在线展览洽谈会也显示出旺盛的活力。以边贸为主的中国哈尔滨交易会(哈交会)发展成为以网络为主要形式的网上哈交会。以投资洽谈形式为主的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会务网也显示了高效便捷的巨大优势。福建省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开展网上招商贸易、发展电子商务”为主题,推出了一批招商投资、科技合作和工业园区招商项目。杭州、昆明、青岛、深圳等地的传统交易会也纷纷搬到了网上。

  商务部重视推动电子商务理论研究。2003年12月,商务部与北京大学合作在北京大学举办了“电子商务应用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深入探讨电子商务发展与经济发展有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许多北大学者和学生参加讨论。会上还宣布了《中国电子商务白皮书(2003年)》课题正式启动。

  许多地方政府为中小企业搭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福建省泉州市以实施“福建省电子商务示范工程”为载体,建设泉州市电子商务中心。几年来,该市在乡镇企业系统中采取“以政府上网带动、从企业上网入手、以示范工程承载、以电子商务推进、以营造氛围强化、以突出运用深化”的做法,以“中国泉州企业信息网”为依托,建立服务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统一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互动有序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扩大了商品出口。

  (四)大型企业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先导力量

  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条件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走在前面。一些大型企业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取得重要突破,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先导力量。

  “2003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共有246家企业实现了网上交易,占到总数的49.2%。这些企业的平均网上销售比率达到25.3 %,网上销售交易量达到4457亿元,平均网上采购比率达到24.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构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高效、快速响应的供应链系统过程中, 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由内部业务集成向客户和供应商延伸,形成企业内外互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在B2B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了在线销售下单、订单跟踪信息发布、对外数据传送服务、产品信息发布以及采购业务的网上招投标等功能。宝钢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部产品的网上销售以及部分原材料的网上采购,带动了数百家上下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中国五矿集团总公司完成了该公司在日本、德国、美国、巴西、澳洲等国和中国内地17家以及香港的分支机构的国际网络建设,通过VPN(虚拟专用网络)方式形成自己的专用网络,构建了安全的全球化网络平台,在网上实现的资金结算约占结算总金额的70%。

  “中国石油电子商务系统”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得到广泛应用,该系统覆盖了9个省市石油分公司,260个地级石油公司和1400个县级石油公司。截止到2003年8月,通过该系统已实现网上交易近百亿元。

  联想集团建设了全球员工协同办公的企业基础网络与通讯平台。联想的电子交易系统,将代理商、分销商、专卖店等合作伙伴的交易业务与联想内部的各应用系统集成起来,实现了与企业内部运作各个环节的业务协同。目前联想年度网上销售比例超过了90%,网上采购比率也达到了20%。提高了运营效益,降低了销售和采购成本。

  海尔集团成功实行了“一流三网”(即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运动),带动了400余家供应商和上千家销售商共同开展电子商务。

  (五)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稳步发展

  各种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业务稳步发展。很多门户网站凭借各种收费业务扭亏为赢。一批B2C电子商务网站的网上销售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传统企业网上营销有所发展。

  2003年有过网上购物经历的网民比例达到40.7%,比上年提高了20.4%,说明B2C电子商务的网民基础又有较大幅度扩大。购买商品中最多的是书刊,其他依次是电脑及相关产品、音像器材及制品、通讯产品、生活用品及服务等, 与上年的情况大致相同。但是一些大件消费品如房屋、汽车等成为新的网上交易品种。

  C2C 电子商务网站稳步发展。这些网站通过完善交易功能,健全诚信体系,加强实时监控,降低了当事人的交易风险,为个人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快捷的网上直接交易机会,受到用户的欢迎。

  各类网络公司开始复苏。例如,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复苏,作为中国网络企业代表的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积极探索务实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和其他收费业务大幅度增长,经营业绩稳步提高,已经走出两年前的低迷状态,实现了赢利

  众多传统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或通过其他交易平台,积极开展网上营销,改善了服务,降低了成本,扩大了商品销售。

  (六)电子商务促进了现代流通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将产供销及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使信息流转环节减少,交易成本大大降低。随着电子商务参与者的不断增加,电子商务降低流通费用的潜力将进一步显现出来。上海联华应用电子商务管理系统,销售大幅度提高,库存周转加快,实现了商品的品类管理,减少了资金占用,缩短了结算周期。

  电子商务推动了产销结合、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及三流合一等多种流通方式创新。电子商务为零售企业带来新的交易方式,商务信息的处理技术对商业企业的导航作用更加显现。电子商务引导众多传统零售企业上网开展销售活动。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和推广,如商品条码、POS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支付系统、刷卡消费、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等,成为零售业电子商务非常活跃的因素。

  电子商务促成产销结合、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流通模式。仅上海就有500多家商场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使销售企业向生产企业延伸,向消费者延伸,实现了生产与流通的一体化。

  电子商务促进了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推动了多种流通渠道和流通环节的创新,带动了商业业态的快速变革和创新。中国商业企业开始构建的现代商品市场的流通网络体系,以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为基础,包括以连锁商业为主的商品零售终端网络体系,以总代理、总经销为主的全国商品采购分销网络体系,以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大型连锁企业内部配送中心和产销一体化经营企业专业配送中心为主体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企业电子商务建设支撑着连锁经营企业迅速发展。一些连锁企业在采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为企业扩大规模和可持续发展搭造平台。北京商业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集商品采购、销售、网上支付等多环节的信息管理,用信息技术对经营管理流程进行控制和再造,从而实现了企业集网上和网下为一体的经营战略和营销模式。上海商业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电子商务技术,探索网络与实体经营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建立了完整的连锁店管理体系,成功地实现了便利店的跨区域经营,连锁企业发展非常迅速。

  电子商务推动了流通组织的创新。一些传统国有商业企业也在尝试将网上业务与网下业务结合,不断摸索前进。第三方流通组织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网络中间商开始成为强大的流通中介组织,发挥着第三方中介平台作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流通中也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代替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物流。专业批发组织减少,纷纷向网络中间商和第三方物流组织转型。

  (七)行业电子商务各具特点

  各行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稳步发展,并且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外贸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上海市调整了原有的四个国际经贸EDI网络,形成了上海市口岸电子报文交换网络,统一了联网监管模式,实现了口岸信息的统一协调、统一标准、信息共享和通关物流数据的集中处理;扩大了电子平台服务功能的覆盖面,实现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口岸的物流信息联网,推动了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实现了与国际主要口岸的联网。天津港保税区汽车贸易电子商务系统平台实施期后,共有数百家口岸批发商、上千家内地零售商加盟,使保税区进口汽车交易量大幅增长。重庆外经贸委通过信息数据交换平台,统一服务、统一标准,实现了网上许可证审批,网上协同政府办公,进出口产品目录、海关进出口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回复,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外贸增长。

  烟草行业已经建成了以卫星网为主干、地面专线网为辅助的烟草行业内联网,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国卷烟网上在线交易系统,包括日常交易和集中交易两种形式。卷烟商业企业普遍实现了销售系统信息化管理,电话订货、电子结算、网上配货已成为卷烟商业企业批发销售的主要形式。杭州市卷烟配送中心还启动了无线POS收费系统,为全市数千家烟草经营点供货提供无线结算服务。

  电力、石化、钢铁、建材、汽车等传统行业,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上下游客户的网上采购网络,探索出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新模式。

  粮食、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批发市场,通过建立专业网络交易系统,形成了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转变的新态势。

  新兴的网络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旅游、票务、金融、房地产、职业介绍、网上教育、娱乐等网上服务业都已达到相当的规模。

  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继续增长。对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838家企业调查显示,预计2003年增加信息化投资的企业占接受调查企业总数的42.8%,投资增长幅度在20%左右;与2002年投资基本持平的企业占37.5%,预计会下降的占7%。

  调查显示,2002-2003年间商业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居各行业首位。全国硬件投资最高的行业为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每个企业的平均值分别为348.1万元和317.5万元;网站建设和维护投资最多的是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其他),平均值分别为210万元和110万元;软件投资平均额最高的是社会服务业,其次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和其他行业,前者平均值为243.6万元,后者平均值为160万元左右(参见图表2.3)。 全国大中型零售企业80%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70%以上的连锁企业建立了POS、MIS/ERP管理系统,30%左右的企业已经进入数字化管理系统阶段。

  总体看,多数行业的电子商务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据调查,全国大中型企业中,已经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企业为31.0%,正在建立的9.5%,计划建立的11.9%,这三项的合计为52.4%。另外47.4%的企业没有建立的计划。

  按行业分类,已建立、正建立和计划建立电子商务的较高的三个行业是电子行业(59.5%)、其他行业(59%)和交通运输邮政业(58.5%)。而较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社会服务业(37.2%)、建筑业(28.2%)和机械行业(45.4%)。其他行业在47-57%之间。(参见图表2.4)。

  (八)地方电子商务发展有快有慢

  总体说来,中国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

  全国各地区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条件差异较大。内地各省市自治区中,互联网普及率超过10%的有4个,分别是北京(28.0%)、上海(26.6%)、天津(14.4%)和广东(12.1%);低于5%的有15个省份。域名的地区分布,排在前三名的是北京(占全国24.9%),广东(14.0%)和上海(8.5%),三地域名合计占了全国总数的47.4%;所占比例不足1%的有12个省份。www站点的地区分布,排在前列的是北京(占全国20.7% ),广东(17.6% )、浙江(9.7%)和上海(8.8%);所占比例不足1%的有11个省份。电子商务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省份多数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各地政府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电子商务发展。如江苏省外经贸厅将支持中小企业网站建设列为江苏省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使用重点,对参加中国机电贸易网的企业免费进行资料更新。山东省烟台市积极发动企业参与网上商务活动。浙江省杭州市鼓励外贸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拓展业务。

  2003年北京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全国50家知名网站中,在北京运营的有35个。企业面向消费者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并形成规模,交易量快速稳定增长。北京市银行卡发卡总量和特约商户数发展,均位于全国前列,银行卡发卡总量已超过3000万张。全市可受理银行卡的终端机具2万多台,ATM机2386台,受理银行卡的特约商户达2万家,仅2003年就新增1.4万家,持卡消费金额持续增长。300台数字北京信息亭已建成开通,成为提供信息化服务的有效载体,各项服务功能正逐步完善。信息化示范小区的建设也初见成效。

  2003年,上海市初步建成个人和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形成了290万市民信用记录和59万家企业信用记录。上海市电子商务安全证书管理中心发放数字证书36万多张。全市以外高桥、浦东空港、桃浦三大物流园区为主体的物流配送系统基本形成,500多家大中型商业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连锁超市、便利店、大卖场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管理,并建立了上海商业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平台,实现了网上信息交换、网上采购和分销。传统工业企业,如钢铁、化工、医药、汽车等,完成信息化改造后,普遍开展网上采购和营销。“网上创业”活动在市民中,特别是在待业人员中产生巨大反响。2003年,上海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共完成504.4亿元,比2002年增长98.7%。

  广东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广东省政府的支持下,全国第一部电子商务类地方法规《广东省电子交易条例》正式实施。广东的电子商务认证机构为主导的认证保障系统和金融机构为核心的支付系统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在广州,66%的企业开展了不同类型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交易手段日益多元化,互联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均成为开展电子商务的工具,市民知道电子商务的比例达到57%。

  其他地区在推动电子商务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如山东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全省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代表山东形象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重庆市启动了《重庆市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规划,开始了基础系统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大额支付系统也开始运行,16家发卡银行已全部开通银行卡联网通用业务。重庆市CA中心通过了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的技术鉴定,成为西部目前最大的CA中心。

  (九)“非典”期间电子商务凸显优势

  2003年中国经历了“非典”的严峻考验。非典期间,许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各项商务活动和进出口贸易,为最大限度减少非典带来的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典期间电子商务的优势突然显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做出发挥电子商务优势,努力保持经济正常运转,尽量减少非典损失的部署。2003年5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规范和改善电信、互联网业务的消费环境,推动扩大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上文化娱乐及全民健身等方面的消费。”

  商务部5月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大力推动新型贸易方式,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作用,积极支持企业开展网上促销、网上成交等工作,努力提高出口履约率。”商务部、财政部6月13日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03年度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活动的支持力度。该通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落实上述要求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办法。例如,北京市政府在“在抗击SARS期间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中提出,“从科技经费中拨付资金,通过财政补助、贴息等方式支持网络教育、视频会议、电子商务的发展。”山东省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要求到2003年底,所有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和商务流通企业全部设立自立的网页,30%以上企业设立自己的网站,分层次推进电子商务。福建省外经贸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企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网上拓市,以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河北省政府要求要把网上招商、网上采购办成“永不落幕的经贸洽谈会”。

  第93届广交会正值“非典”期间,在现场广交会受到很大影响的情况下,商务部及时提出“把广交会办成有电子商务特色的广交会”,并积极推动交易会三大网站(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网站、在线广交会网站和中国机电贸易网站)及时提供了网上信息发布、贸易撮合、网上洽谈、辅助成交等电子商务服务。各网站的访问量比上届增长了近50%,10%的成交额以网络的方式缔结,网上成交额达3亿美元,为减少非典带来的损失做出了重要贡献。

  非典期间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非典疫情传播时期,电子商务“非接触”的优势凸现,B2C电子商务迅速增长。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的B2C电子商务网站和传统零售企业网站点击率成倍增长,销售额大幅度上升。许多商业零售企业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增加网上商品品种和服务内容,网上销售比上年同期都有大幅度增长。非典时期的电子商务,对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减少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典期间,各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在认真做好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时,大力推动贸易方式的创新,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例如,青岛海关无纸化通关、网上付税、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等电子化通关手段发挥了点对点的服务优势,减少了通关环节的人员接触,对保证口岸正常进出口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北省经贸洽谈会因非典影响推迟举行后,廊坊市及时调整招商策略,不失时机地采取网络推广方式,实现招商引资的信息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并筹办了2003廊坊市首届网上招商博览会。

  (十)2003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显现的不足

  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尽管2003年底中国网民总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互联网的普及率(6.1 %)尚未进入互联网的普及阶段(10%),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9.72%,2002年,下同),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2.6%)有相当差距,与领先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网民中,采用电话拨号上网的比例为61.8%,采用宽带上网的比率为21.9%,与宽带接入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很大。 全部网民中,在网上购买过商品或服务的占21%;经常访问购物网站的占16.5% 。银行卡的发卡数量虽然有很大增长,但总体说来信用支付体系还不健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网下信用体系。网上购物以现金交易为主,信用卡没有得到广泛使用。物流配送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认证机构的运作也尚不规范,认证机构之间也未能实现交叉认证。法规建设方面,除电子签名法已进入立法程序以外,其他与电子商务相关的重要法规还处于研究阶段。电子商务统计尚未建立。

  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不到三分之一, 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尽管少数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取得了突出进展,但总体说来,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较低,多数企业网站主要用于发布商品和服务信息,网页的更新速度较慢,开展商务洽谈、合同签订、网上结算等较深层次电子商务应用的不多,电子商务还没有成为企业营销的必要手段。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总体上处于国际中下水平。

  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中国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有较大差距。行业发展也不平衡,部分传统产业的电子商务发展缓慢。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电子商务发展也存在较大差距。

  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思路及主要政策取向

  (一)中国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

  1.国际上电子商务发展形势

  电子商务应用正在向纵深发展。电子商务正在深入到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深入到商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从简单的网络营销向大规模协同方向发展,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商业流程、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例如,从1999年第四季度到2003年第四季度,美国B2C电子商务交易额从53.9亿美元提高到172.3亿美元;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比例从0.7%提高到1.9%,4年间季度平均增长率达到6.2%。 2001年,美国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9950亿美元,占B2B交易总额的14.9%,比上年提高了0.56%。B2B是美国电子商务的主要部分,约占全部电子商务交易额的93%,B2C大约占7%。其他发达国家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但美国的情况大致反映了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为14,080到38,780亿美元之间。估计2006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可达到128,370亿美元。

  电子商务网站在迅速发展和急剧扩张之后,正在走向融合、兼并和建立战略联盟的新阶段。跨行业的电子集市(M2M )正在把国际市场融为一体。电子商务正在成为国际贸易中一种基本的、不可替代的流通方式。

  电子商务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企业、产业以至整个经济的面貌。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商务联系在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面向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全局系统集成迅速发展。离散型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是企业动态协同、网络制造和虚拟制造技术。流程型工业在重点发展企业级集成优化技术、智能型过程控制器及其仿真系统等。电子商务促进了流通设施、流通体制和组织形式创新,优化流通结构优化和推动产业升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商务、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促进流通业的现代化。电子商务也在使传统服务业演变成基于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新型服务业。

  数字鸿沟依然突出。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在不断改善,电子商务也在以较快速度发展,但发达国家的发展势头更快、更深入,其技术优势、环境优势和应用优势更为明显,数字鸿沟有拉大的危险。国际范围内,根据IDC2003的预测,网络流量将会从2002年的180petabytes/天增长到2007年的5175petabytes/天,并且据预计其中40%的流量是用于商务应用。从1997年起,网络流量每年翻一番,并且这种增长速度将保持稳定。在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中,发达国家所占比例超过95%,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比例不足1%。 电子商务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应对,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2.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市场信用体系和法规环境不完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电子商务更需要良好的信用和完善的法规作为发展的保障。中国经济的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刚刚开始,法律法规建设还在发展过程中,有关电子商务的相关法规建设也刚刚起步,与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企业应用的意识不强,社会应用整体水平较低。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内外部环境并不完善,由于电子商务在起步阶段需要大量投入,早期成本上升,效果不明显,因而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在企业内部,电子商务不仅要进行技术系统的建设,更主要的是对企业进行流程改造和业务重组,甚至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因而阻力大,企业高层领导的决心和战略决策决定着企业能否不断克服阻碍的关键。

  传统观念及人才匮乏。从工业化走向信息化,从传统营销走向电子商务,从现实世界走向虚拟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和运行方式的巨大改变,需要人们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中国有上千万个各类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大批各种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一支强大的电子商务队伍,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二)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思路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既要立足中国国情,又要奋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在当前企业应用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政府推动,改善环境,企业主导,重点推广,讲求实效”。

  政府推动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改善环境,提供服务。要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同时,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信息技术提供商、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积极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电子商务的合作与交流。

  改善环境就是要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法规环境、网络技术环境、电子支付环境。对基础和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和地区,政府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

  企业主导就是要明确企业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主体。企业是电子商务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实施主体、运营主体,是电子商务利益和风险的承担者。是否开展电子商务、何时和如何开展电子商务,都应由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各级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予以积极的支持和引导。

  重点推广就是要充分发挥开展电子商务较好的大企业、行业和地区的示范作用,通过试点,以点带面,不断推广,带动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和行业和地区,促进全国电子商务的协调发展。要密切关注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发展、管理创新、组织变动等各方面的新进展,及时学习引进、应用提高。要加强电子商务关键技术特别是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鼓励企业大胆摸索创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

  讲求实效是指开展电子商务要从企业、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电子商务纳入企业、行业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应用为先,讲求实效,循序渐进,不要一哄而上搞花架子。要避免重硬件轻软件,忽视技术服务,事倍功半,造成资源浪费的偏向。

  (三)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政策取向

  在政府层面,要注重政策引导,为企业应用创造环境,建立服务和保障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宏观指导,积极提供服务,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加快制定电子商务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电子商务各时期的发展目标、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建立有效管理机制,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

  加强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继续完善各类网上交易会、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中国投资指南等信息平台的功能,大力开发面向社会的商务信息资源,完善各类商务基础数据库和综合业务数据库,加大提供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力度,从内外贸易、贸易救济、企业境外投资等多方面为中国企业提供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带动电子商务发展。各级政府要身体力行,积极开展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办好政府网站,把政府信息化建设与转变政府职能、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服务能力和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宣传、示范和监督作用。特别要组织好政府网上采购,带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开展典型示范项目活动,组织对关键技术攻关。各级政府要继续启动、支持各种类型的典型示范项目,分门别类地加以指导,帮助试点单位总结经验,提高应用水平,并加以推广应用。对于电子商务中的关键技术,要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推广使用。

  支持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针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对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要通过多种方式给予积极的扶持和切实的帮助,促进电子商务协调发展。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偏远地区农民开展网上营销,打开销路,增加收入,发展地方经济。

  开展电子商务统计。建立电子商务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电子商务统计,对于全面反映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开展国际电子商务比较和国际交流,提高政府宏观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电子商务统计工作应尽快开展起来,总结目前一些省市的经验,逐步在实践中改进完善。

  2.进一步改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规范和健全市场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努力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总结推广一些地方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在不断完善一般经济法规的同时,积极研究解决电子商务中出现的特殊法律问题。

  尽快研究制定认证机构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依法规范、管理安全认证机构,促进各类认证机构的协调、合作与整合,以及相互之间的交叉认证。督促认证机构加强认证文件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客户利益。

  加快电子交易、电子支付、电子数据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的立法步伐。加快制定打击网上犯罪的法律法规。加强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和保护个人隐私的立法研究。《电子签名法》目前已经进入立法程序,可望在不久的将来颁布实施。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护电子商务交易中交易双方、特别是普通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要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为电子商务创造安全的运营环境。

  电子商务标准要纳入我国标准化建设体系,实行“早期介入,积极跟踪,自主制定,适时出台”的方针 ,积极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标准,以适应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需要。当前,要特别加强基础数据标准、数据管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商务安全体系标准、描述语言标准、单证格式标准、交易模式协议标准、电子支付标准等的研究和制定工作。要积极推广联合国和国际组织提出的标准,如ebXML标准、RosettaNet标准等。

  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基础环境建设。继续深化电信改革,发展电信基础设施,特别是扩大宽带接入的范围和比重,降低互联网接入的资费水平,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率,促进更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上网。

  积极促进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专用软件和集成应用系统的发展。鼓励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开发适合中国国情,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降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提高服务质量。

  继续推进和完善电子支付体系建设。鼓励商业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与商业服务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信用卡及其他电子支付手段的使用范围,积极开展安全可靠的在线支付服务,促进网上交易的发展。

  进一步促进物流系统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各类物流企业要广泛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信息化水平,优化物流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电子商务提供有力的支撑。鼓励第三方物流的大力发展。

  3.典型示范、重点突破,带动电子商务应用

  以大型企业供应链应用为龙头,带动上下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在制造业领域,发挥大型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龙头作用,通过推广供应链管理电子化,建立上下游客户的网上采购系统,带动制造业领域中小企业广泛采用电子商务。在商业领域,以大型和优势品牌连锁企业为龙头,积极鼓励和引导连锁经营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形式向社区、郊区延伸发展,进一步提高连锁便民超市、便利店的社区覆盖率,鼓励支持社区连锁超市、便利店为群众网上或电话购物等便民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

  以重点行业的网上采购为突破口,带动重点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重点支持在钢铁、煤炭、电子、建材等行业大宗商品批发市场中建立的专业网络交易系统,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探索沟通上下游客户的、有形市场与虚拟市场结合的交易模式。

  鼓励发展第三方交易平台,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积极扶持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发展,全面提高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服务功能,为中小企业参与电子商务提供更多的选择。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建立电子商务的服务支撑体系。坚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相结合,安排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关键标准制定、重大应用关键技术攻关、面向行业和区域应用连锁示范工程、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多项课题的开发及应用实施,多渠道集成技术和资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和保障。

  努力促进流通业商品标准化,带动流通业、制造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选择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商场统一流通业商品编码,规范商品进货,带动中小超市和生产企业采用相同的编码标准,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存在的商品编码混乱的情况,提高整个交易链的运作效率。同时,组织研究力量开发实时更新的动态商品编码数据库,加强电子标签的研发与生产。

  重点推动商业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大型的商场、连锁超市、购物中心要建立基于互联网、具有决策支持与ERP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型企业实行低成本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型批发仓储业、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内联网和具有决策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小批发仓储业、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实行网络化的物流配送系统。要进一步推进城市流通领域的试点工程,完成部分城市流通领域信息化工程的试点,并逐步向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推广。

  4.建立电子商务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中国电子商务安全保障遵循综合防范的原则,从技术、管理、法律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以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为目标,加密技术、认证技术为核心,安全电子交易制度为基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体系。

  鼓励研究开发先进的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产品,如防火墙产品、防病毒产品、信息加密产品、认证产品等;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安全关键技术的开发;注重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

  完善电子商务安全管理制度。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上逐步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交易的安全制度、交易安全的实时监控制度。同时,实行对现有的电子商务系统安全漏洞的检查制度,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的安全教育。

  5.努力提高企业电子商务能力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具备必要的决策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资金能力。我国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不足。要继续推进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教育和培训,培养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不断充实和提高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综合能力。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继续组织灵活多样的在职培训活动。鼓励非盈利性和商业性的电子商务培训活动。

  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要研究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予以扶持。要注意政策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对企业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建立灵活的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

  6.建立与发展电子商务的服务体系

  集成现有资源与技术力量,建立网络化、系统化的技术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咨询服务、技术与工程监理、人才培训等服务工作,为企业提供服务,为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中介机构作用。建立各种形式的行业自律性组织和制度,结合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发挥各种行业协会、资质认证等机构在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及制订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促进电子商务的有序发展。

  继续鼓励、支持各类研究机构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研究,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要紧密跟踪国外电子商务的最新进展,深入调查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总结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经验、新模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

  7.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对跨国电子商务中出现的关税问题、税收管辖问题、纠纷仲裁问题、标准问题等,开展双边和多边的国际磋商,逐一落实解决。积极参与有关国际公约的制定,促进国际电子商务的开展,保护我国企业在国际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正当权益。

  继续开展多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工作,通过电子商务手段促进多双边及区域经贸合作。进一步完善中俄经贸合作网站,逐步与10大贸易伙伴共同建设政府级的经贸合作网站。



查看更多意见

单位名称
姓名
手机号码
意见分类

发表意见建议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
智能问答